马踏飞燕简介资料

马踏飞燕简介资料

马踏飞燕,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,不仅是武威文化旅游的象征,更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其中一个。它的出土地点——甘肃省武威市的雷台汉墓,承载着丰盛的历史文化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。

马踏飞燕,又名马超龙雀、铜奔马等,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,1969年在雷台汉墓中被发现。该文物的出土,标志着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高超,展现了汉代工匠的精湛技艺。马踏飞燕的尺寸为高34.5厘米,长45厘米,宽13厘米,形态生动,栩栩如生,仿佛在瞬间捕捉到了飞翔的瞬间。

雷台汉墓是武威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文明遗址,早在五、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,悠久的历史为武威留下了丰盛的文化遗产。雷台汉墓的发现,不仅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,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大众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提供了窗口。

在雷台汉文化博物馆中,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铜车马仪仗俑。这些仪仗俑是根据雷台一号墓中出土的文物放大六倍铸造而成,展现了当时的军事和礼仪文化。仪仗俑队伍共99件,由39匹马、45个俑、14辆车和1头牛组成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。虽然铜奔马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,但整个仪仗队伍的构思和造型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格。

雷台汉墓的命名源于其上供奉的雷神,墓下的土台被称为雷台。根据《晋书张茂传》的记载,雷台的地势高耸,因而得名。雷台汉墓的发现,揭示了汉代大众的葬俗和信仰,展现了他们对来世的重视。

在1969年,农民在挖防空洞时意外发现了雷台汉墓,出土了包括马踏飞燕在内的230多件重要文物。这些文物涵盖了金、银、铜、铁、玉、骨、陶器等多种材质,展现了汉代的繁盛与富庶。虽然墓室在被发现之前已经遭到盗掘,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,成为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资料。

雷台不仅是马踏飞燕的出土地,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这里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,如雷祖殿、三星斗姆殿等,建筑伟大,规模宏大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。周围的天然环境优美,古树参天,湖波荡漾,构成了一幅和谐秀丽的画面。

小编认为啊,马踏飞燕不仅是中国古代铸造业的象征,更是武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汉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机会。通过对马踏飞燕及其出土地雷台汉墓的探索,我们能够更深入地领悟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与灿烂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